首页>新闻公告>综合新闻

【三八节特稿】向研究高地进发的首体院科研娘子军

在首都体育学院有这样一个团队,主要由女教师组成,清一水儿的女博士,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她们身披白大褂严谨钻研于实验室;在她们眼中,科研不是繁琐枯燥的重复,而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攀登,她们用实力说话,获得了累累硕果。

这就是我校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的重点实验室教师团队——一支巾帼不让须眉的“科研娘子军”。



 

卜淑敏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她是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运动生理教研室的教师,教授,博导,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2012年入选了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2013年入选了北京市教委市属高等学校“长城学者”,近些年来主要从事运动与女性骨健康的研究。曽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北京市百千万人才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长城学者”项目1项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SCI论文3篇。为参与我校青少年身体功能博士点项目,近两年开辟了高强度间歇训练对青少年身体功能、运动能力以及能量代谢的新研究领域,并且正在这个新领域积极申请高水平的课题并发表高水平的文章。她的目标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张雪琳老师是一个倾心将时光献给科研的人。她是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的教师,主要从事运动能量代谢与健康的研究工作。2002年,她硕士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从事能量代谢领域的研究工作;2009年博士毕业后到我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2011年,她入选了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5年入选了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运动能量代谢调控一直是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该领域的研究无论是在竞技运动能力还是人体健康适应调控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完成科研工作任务,张雪琳老师及本学科的部分师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相关课题组开展了运动人体科学与分子细胞生物学的跨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她潜心科学研究,十年如一日。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7β-HSD11在有氧运动调控骨骼肌脂滴动态变化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脂滴与线粒体相互作用在运动调节骨骼肌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PLIN3在运动调控骨骼肌脂代谢及改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等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累计影响因子11.848。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了《运动内分泌学》教材等。


 

吴剑老师人如其名,对待科研有着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冲劲儿。她是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的教师,副研究员,硕导,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负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曾获北京市“高创计划”杰出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2017年茅以升青年科技奖等。曾主持2017年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TGFβ信号通路在FBN1基因突变导致马凡综合症骨骼肌萎缩中的作用机制研究”;2013年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ATP合成调控相关蛋白与有氧运动能力相关的分子标记筛选及机制研究等项目研究”。共发表SCI论文4篇,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专题报告2次,发表核心期刊及一级会议论文1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在研2项;市局级课题4项。吴剑老师长期从事与运动能力及特殊表型相关的分子标记及机制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提高运动训练效果和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普通人群或慢性疾病患者制定运动处方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促进大众健康,体医融合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教学方面,主要讲授本科“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开设公选课“生物节律与运动”。在教学中她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努力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通过科研来带动教学,开阔学生视野,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带研究生的过程中,她让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及水平。


 

陈晓红老师认为科研是非常需要脚踏实地的。她是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的教师,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并主持北京市3项局级课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她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运动与骨健康,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或者动物,需要对受试对象进行长期的干预,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也需要很强的意志品质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谈及自己的科研感触就是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脚踏实地,如果你前期偷懒,肯定会阻碍后期实验的顺利进行,所以每个步骤都需要认真对待。其实,做科学研究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出现困难是常见的事,相信每位科研工作者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也都会积极想出解决方案,这是一种职业精神。陈晓红老师回忆起攻读研究生期间,有一个大型实验,需要控制实验条件,需要控制液体的温度和湿度,把一个液体物质变为固体物质,这个操作很繁琐,她搜集了很多资料来进行论证和实践,重复实验多次,最终获得稳定的实验条件,才使整个实验顺利进行。她说在科研的过程中,有两种东西最关键,一个是思路,一个是态度。思路就是首先要确定研究方向,需要认真的积累查阅文献,这些同样来源于日常的积累;态度就是要认真、严谨和勤奋。 


 

刘晓然老师一直秉持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去做科研。她是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的教师,高级实验师,运动生理实验室主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博士。她主要从事“运动生理学”“人体生理学”“体适能基础”“体育测量学”等课程及实验的教学,负责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生理实验等。博士期间,她曾参与了4部教材的编译工作;参与了“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系列广播体操运动负荷的科学评价”,参与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常用实验技术》等实验类教材的编写工作,并参与发表国际文章。她以运动健康与线粒体生物学方向为科研主线,在科研领域潜心研究,开拓进取,奋力拼搏。陆续独立主持了2013年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大负荷强度运动后骨骼肌中间纤维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研究”等4项课题;参与了“心肌营养因子在运动性心肌肥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等多个项目;发表了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10余篇,国内外会议论文2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在科研实践方面,与爱慕运动机能服装研究中心合作了“马拉松运动文胸对心肺功能的影响”项目。


 

黄兴老师说科研攻关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她是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理生化教研室的教师,运动生物化学博士,运动营养与恢复平台主任。主要从事运动员机能评定、运动营养和低氧训练相关研究,参加了2008奥运周期中国赛艇队科技攻关工作、国家女足亚运会备战工作、2022冬奥周期冬残奥轮椅冰壶队、越野滑雪队和冬季两项队的科技攻关工作。2013年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2018年入选北京市青年骨干个人、2018年入选北京市拔尖人才计划。她多次参与国家性的服务项目和科研工作。在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项目“高温高湿环境下赛艇运动员无损伤机能测试评价系统的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计划面上项目“模拟低氧训练对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身体机能的影响研究”、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青年骨干个人项目“京津冀城市地区空气环境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科研工作中担任项目负责人。她有着极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追求极致,她的身上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以及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她熟知自己的专业方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利用假期为国家队运动员进行跟队服务,如跟随越野滑雪队冬季训练服务,当地交通不便,气候寒冷,男性都需要极强的意志力才能适应克服这些条件,但她做到了,她的付出也得到了教练和队员们的赞赏。她在校担任“运动营养学”、“环境、运动与健康”两门学科的教授工作,致力于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们获取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


这几位女教师是首都体育学院众多女教师们的缩影,在首体院的教职工中,女教职工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从事何种岗位,她们都以女性特有的坚韧、博爱、善良、细致,践行着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职责,以饱满的战斗激情和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克服工作、学习、家庭等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着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努力在学校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中贡献着力量。

值此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衷心地向全校广大女教职工们道一声: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


【策划:党委宣传部

来稿: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2018级全体同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