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公告>综合新闻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国际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图片1_副本.jpg


2023年11月4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天津体育学院(团泊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国际学术交流会是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唯一的全英文报告交流会场,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首都体育学院为主任委员单位的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天津体育学院共同承办。

在主题报告环节,来自美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中国的六位专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背景下的国际体育交流”的大会主题,就就运动促进健康、竞技体育科技保障、职业体育制度构建与三大球发展振兴、体育组织治理改革、体育工程与智慧体育、运动能力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了体育科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研究方法和学科融合等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图片2_副本.png


其中上海体育大学杰出教授、运动学国际学系主任,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名誉教授芭芭拉·安斯沃思作了《2024年体育活动汇编中的新内容》的专题汇报。上海交通大学运动健康工程中心主任、运动转化医学中心主任程蜀琳作了《走向智能健康:建立可穿戴设备评估标准》的专题报告。中国国家举重队外籍教练塞缪尔·斯图尔特主要探讨了《为什么我们的运动员需要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天津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副院长、天津市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副教授赵云罡就《有氧运动通过线粒体定位的mitomiR-207干预大鼠压力后负荷致心衰进程》作了专题报告。日本筑波大学教授、日本体育健康与运动科学学会理事斋藤健司作了《日本体育组织治理改革的趋势与问题》的专题汇报。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播学博士生导师、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易剑东作了《中国职业体育制度建设与三大球全面振兴的思路与策略》的专题汇报。


 


在专题报告后的论坛讨论中,师生们踊跃发言,和与会专家们精彩互动,大家纷纷表示,本次会议是一次收获颇丰的交流活动,对于他们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运动心理学分会主任委员、天津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欣,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杨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期刊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战略办公室主任祝莉,首都体育学院科技处处长、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子朴教授出席并全程听取了报告。会议主持由清华大学体育部书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新东和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茹秀英教授担任。


 


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为此次国际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高度重视、精心筹备。在学会领导及首都体育学院院长、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霞的领导下,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子朴、秘书兼委员石伟东密切对接体育科学学会,配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秘书处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保障了论坛的顺利举行。

本次国际体育科技学术交流让来自不同国家致力于提高世界体育竞技水平、促进人类健康的专家学者进行同台交流,让不同的体育学术观点进行交流碰撞,让不同的体育文化进行融合对话,彰显了体育学术交流的开放性和前沿性,促进了以体育学术交流促和平发展,携手不同国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价值观下推动体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未来的工作中,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将继续为体育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来稿:国际交往工作委员会/石伟东      审核:王子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