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公告>综合新闻

首体院高标准组织北京半程马拉松志愿者服务保障工作 展现首都志愿者卓越风采

微信图片_20250421162028.jpg


2025年北京半程马拉松于4月20日圆满落幕。作为赛事志愿者工作核心统筹单位之一,首都体育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联合北京市田径协会、北京市足协等机构,以专业化、国际化为导向,高标准完成了3700余名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及现场服务工作,为赛事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赢得了参赛选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党委统筹引领,凝聚工作合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此次志愿服务保障工作,将其作为展现学校担当、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契机。校党委书记亲自挂帅统筹全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牵头抓总、二级学院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赛前,学校专门召开志愿者动员会,党委书记在会上强调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激励志愿者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为赛事增光添彩。校长更是在赛前亲自前往志愿者工作现场看望大家,与志愿者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工作岗位任务和大家的需求,为志愿者们加油打气,让大家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专业化统筹,构建高效协作网络


  


首都体育学院充分发挥体育院校的专业优势,组建了由37人组成的工作专班,其中包含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冰雪运动学院党委副书记,他们亲自上阵协助组织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工作专班统筹协调32个志愿服务团队,构建了多层级、跨领域的协作机制。通过专项联络群组和标准化流程设计,实现了信息传递零延误、任务落实无缝隙。在赛事筹备阶段,面对5次紧急补充志愿者人数的需求,工作专班迅速响应、高效协调,展现了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我校共有11名教师参与到志愿者招募、培训、现场管理等各项工作中,他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素养,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活动共有266名志愿者来自首都体育学院,他们承担了赛前装包、精英运动员接待、存取衣服务、赛事终点冲刺带等核心岗位任务,以专业素养和热情服务成为赛事运行的关键支点。


标准化培训,确保服务品质


  


为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首都体育学院创新采用“分段式+模块化”培训体系。针对起点、途中、终点三大赛段的不同服务场景,科学设计差异化课程。邀请北京市田径协会专业裁判团队开展赛道规则、应急处置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录制两期通识培训视频,强化服务礼仪、团队协作、舆情防范等通识素养培训。线上培训结束后,结合多次实地踏勘演练,构建“理论授课+在线学习+实操演练”的立体化培训模式,线上线下培训共计50余场,确保志愿者能力培养全覆盖、无死角。


国际化探索,贡献“北京经验”


  微信图片_20250421162009.jpg


本次赛事中,首都体育学院以国际赛事为标杆,牵头编制《志愿者工作手册》、《岗位职责指南》及《应急预案》,细化服务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和应急响应机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志愿服务规范体系。这一标准化运行程序的建立,不仅为赛事提供了专业保障,也为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国际化、标准化贡献了可复制的“北京经验”。

赛事期间,志愿者们以热情专业的服务赢得了赛事主办方、承办方以及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来自体育教育学院的志愿者徐天行表示:“参与这次半马志愿服务,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和应变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看到选手们在我们的服务下顺利完赛,我感到非常自豪。”管理与传播学院的志愿者高雨菲说:“此次赛事培训非常实用,让我在服务中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情况。能为这样大型的赛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经历。”负责现场管理的辅导员王森老师感慨道:“看到同学们在志愿服务中成长和蜕变,展现出首都体育学院学子的风采,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未来,首都体育学院将继续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优化志愿者服务标准程序,推动志愿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为提升我国体育赛事志愿服务水平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来稿:校团委  审核:李春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