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4届国际高等体育教育工作者大会交流和学习过程中,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五位教师以学校“高水平、小而精、国际化、服务型”的办学定位为指导,积极向世界各国代表介绍学校教学科研特色成果,为促进我校体育教育水平、奥林匹克理论的创新以及体育文化的融合提供助力,同时也让各国学者聆听到中国声音、感受到中国元素、体会到独具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理念,努力促进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加速融入世界奥林匹克舞台,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国际化办学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会议是希腊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官方会议,主要探讨与体育教育、运动、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热点问题,为全球体育高校提供国际讨论和交流的平台,使与会者熟悉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的历史、理想和价值观。会议包括两个议题,一是主议题“创新体育和奥林匹克价值观教育,建设更美好的世界”(Innov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Olympic values education to build a better world),二是专题议题“更新与复兴:为奥林匹克运动引入整体创新”(Renewal and rejuvenation: Introducing integral innovations to the Olympic Movement)。
本次会议大咖云集,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授课。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解读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价值及奥林匹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就当今时代奥林匹克改革、青少年教育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刻阐述,内容丰富详实,参会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运动学项目主席Colleen ENGLISH副教授以“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The role of the Sport Mov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ies)为主题演讲,Colleen博士就奥林匹克精神在当代体育和现世主义背景下如何更新和发展,德国科隆体育大学体育史研究所所长、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Stephan WASSONG博士教授以“奥林匹克主义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来看”(Olympism and its role in students’ life – a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为主题演讲。Stepha教授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校园教育的方式方法,为我国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常态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体育、发展、和平和奥林匹克教育主席、南非西开普大学体育科学与发展跨学科中心主任Marion KEIM教授作“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导师制和奥林匹克主义的方法”(A values-based approach to Mentorship and Olympism)主题演讲,Marion教授重点围绕青少年教育,尤其是导师制对于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正向作用以及政策引导对于优质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等几个板块展开了论述,英国布拉格查尔斯大学体育学院Jim PARRY教授以“奥林匹克电子竞技周,虚拟体育和真实体育”(Olympic E-Sports Week, virtual sports and real sports)作主题演讲,Jim教授结合虚拟体育与真实体质的客观对比,探索真实体育的核心要素与表现形式,指出真实体育的人类、体能、技能、竞赛、规则等属性。
美国俄勒冈大学伦德奎斯特商学院体育商务讲师Yoav DUBINSKY博士以“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新时代”(Tokyo 2020 and the New Era of the Olympic Movement)作主题演讲。Yoav博士以东京奥运会为例,介绍了当今奥运会科技元素与奥林匹克元素有机融合的内在机制,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已经进入了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这些研究成果也深刻诠释了我校“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办学思路、大力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办学举措的时代前瞻性。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成员、国际奥委会发展项目顾问Dionyssis GANGAS博士以“体育作为一种人权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sport as a human right作主题讲座,强调了奥林匹克的价值,即“体育是人权”(freedom in the practice of sport),通过参与世界性的体育运动,潜移默化去推广人权平等和公平精神,让人们从纷繁芜杂的世界环境中抽离出来,重新建立新的健康的生活世界。
与会期间,我校教师深受启发,积极与专家学者积极沟通学习和请教,碰撞出新鲜有趣的科研火花,获得在场其他学者的肯定和赞扬。学术汇报环节,教师们积极分享了各自学术领域相关成果。武术与表演学院张长念副教授汇报的题目为“Traditional and Modern Way of Practicing Taichi”。体医融合创新中心杨一卓博士汇报的题目为“Analysis of effective activities after school among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body mass index”。国际学界友人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并跟他们做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会议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在知名的学者专家的引领下分组讨论和汇报和参会学者学术汇报。在学术小组讨论环节,围绕本次会议的两大主题自拟题目展开学术探讨,我校教师积极发言,讨论气氛热烈,各小组总结汇报内容丰富。
我校教师主动承担小组内容梳理、总结、凝练的工作,并被推选为小组汇报人进行会议汇报。本次学术汇报为国际舞台带来了中国声音,分享本国经验,吸引与会各国专家学者的兴趣。
为了让本次学术活动更加充实,我校教师在一天紧张的讲座会后,主动来到IOA图书馆继续学习,消化各国专家讲座内容。除了理论学习外,老师们还参加了丰富的奥林匹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奥林匹亚古迹遗址,近距离触碰古代贤哲的智慧,大家对奥林匹亚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早起爬山锻炼,登顶看日出,通过行动践行奥林匹克精神,亲身感受体育的魅力。
张长念副教授主动请缨承担文化交流大使的工作,成功组织了一次太极功法体验课,国际学者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不仅让各国学者深刻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独特魅力,也实现了中华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有效融合,身体力行地验证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文化共识。
在传播中华文化的同时,我校代表团创新性地将奥运精神与大众体育紧密衔接,在雅典、奥林匹克古赛场、奥林匹克学院等多个发出“体育助残”的声音,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文奥运”的理念。许多学者和同行表示,真没想到来自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学者们将太极拳这一古老的运动形式这么巧妙地跟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了起来,很好地推进了让残疾人参与和享受体育运动这一重要命题。
闭幕式上,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代表团获得高度评价,更收获了来自世界同行们的友谊。本次第14届国际高等体育教育工作者大会为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地区的学者提供了一个讨论和交流思想的平台,也进一步拓宽了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教师的全球视野,激发了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进而转变为学校建设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融合发展的世界一流体育大学的精神力量。
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坚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与国际化建设,未来将继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建设成为全球奥林匹克研究和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
【来稿: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办公室/第14届国际高等体育教育工作者大会团组 审核:左伟】